菜单总览
— 新闻 —

【传媒聚焦】南方日报:两周岁港中大(深圳)的国际范

  • 2016.03.25
  • 新闻
两年前的3月21日,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教育部关于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函》,同意正式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该校也于2014年下半年迎来被校长徐扬生称为“永远的师哥师姐”的第一批学生,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两年了,这所被视为深圳尝试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而广受关注的大学近况如何?

       3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2016年传媒春茗活动。在行政办公楼“道远楼”的六楼观景平台上,徐扬生和学校管理层全部人员身着唐装现身,全程站立回答记者提问。而在会场上的咖啡茶座,师生言谈中不自主地蹦出来的英文单词以及安排学生社团“汉仪社”的女学生身着汉服展示传统舞蹈,让人感受到港中大(深圳)中西合璧的特色。

       招生最看重哪些素质,专业设置有什么要求,教育有哪些特色,教师招聘评价系统为什么要和国际接轨……面对记者抛来的问题,徐扬生与学校的管理层一一作答。 ●南方日报记者 凤飞伟

       招生专业今后将扩大国际生招生范围

       3月18日,正值港中大(深圳)校园内举行“首届传统文化节”。现在学校已经成立了30多个社团,其中既有具有传统国学特色的锦灰社、书法社,也有主张传播公益关爱社会的微光义工队,以语言为主题的EA英语社、粤语社,以及以表演艺术为主的聚乐部、精舞团、魅影社等特色学生组织。其中校方提到“除了英文成绩优秀,学业成绩优秀外,2015年录取的600多名本科生中有400多人在音乐、绘画、书法方面有特长”引发了媒体的兴趣,也引发了大家对“港中大(深圳)招生最看重学生哪些素质”的提问。

       徐扬生表示,港中大(深圳)最看重三方面的素质,一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知识全面性;二是在群体中的表现,如是否合群;三是独立思辨的能力。“2014年学校面向17省市招生,选择在广东省开展综合评价录取,2015年面向22省市招生,在广东、浙江两省增加采取综合评价录取,即在参考高考成绩的同时,增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测试和面试,我们考试的那部分的和高考没有什么任何关系,因此学生是没有办法提前准备的。”

       港中大(深圳)对近两年录取的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表示满意。校方提供的资料显示,2014年秋季共录取313名学生,所录取文科学生平均高出一本线50分;理科学生平均高出一本线77分。16个省学生的英语平均分134分,2015年共录取626名学生,所录取文科学生平均高出一本线64分;理科学生平均高出一本线93分。22个省市录取的学生的英语平均分为134.6分。校方表示,今后学校会扩大国际生的招生范围,如目前学校已经收到了东南亚、俄罗斯、印度、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的入学申请。

       在专业设置方面,2014年,港中大(深圳)开设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三个本科专业,2015年该校新增金融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2016年,该校将再增加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翻译等3个本科专业。

       “我们的规划是要开设26个专业,这是建校之初就设计好的,也是根据港中大的学科优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广东、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确定的。”港中大(深圳)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港中大(深圳)一建校便具备了招收研究生的资格,2015年,该校开设涵盖翻译、同声传译、金融工程等3个硕士专业,2016年研究生教育将增加金融学硕士、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博士等专业。

       教学特色四成学生可赴海外名校交流

       港中大(深圳)的教学特色广受关注。“港中大(深圳)强调学生在校期间不只专攻单一领域或专业学科,须同时得到全方位的教育体验,以增强在未来事业发展中的竞争力。”徐扬生介绍说,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在国际上非常出名,港中大(深圳)也非常注意发挥这一特色,大学安排核心骨干教师担任主讲、倾力打造《与人文对话》、《与自然对话》、《中华文化传承》等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引导同学阅读经典著作,了解中国历史及现状,深化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及责任意识。

       同时,港中大(深圳)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教学评估方式,注重体验式教学等。学校也会提供丰富的企业实习机会,强调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我们希望把国外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授课方式、同国际接轨的教材、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对教授评价体系等引进国内来,例如我们要求教授不单是要写论文,搞研究,更要好好为本科生教书,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国内的学生可以不出国门就读一个国际化的大学,现在来看,这条路是走对了。”港中大(深圳)分管学术工作的副校长罗智泉表示。

       “为了适应国际化教学需要,大学的绝大多数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徐扬生介绍,大一新生进入学校后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英文水平,尽快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同时有着长期国外教学生活经历的教师组成“英语俱乐部”导师团,构建学校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港中大(深圳)注重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平台,2015年暑期学校组织132名大一学生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暑期课程学习,认可其学分;参与人数占大一学生数40%,2016年暑期将计划组织350名学生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世界知名高校开展暑期课程学习。

       “未来的竞争是全球化的竞争,人才也必将是全球化的人才,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要面对全球化竞争的,不单是和国内的高校学生竞争,也要和哈佛、耶鲁、斯坦福、剑桥这样的世界名校学生竞争,因此国外名校学生所具有的本领,我们的学生也应该具有,这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徐扬生强调。

师资队伍遴选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

       据介绍,港中大(深圳)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治理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理事会由多名在不同领域具有卓越成就及丰富经验的教授和专家组成,对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理事会自2013年5月成立,至今已召开9次会议。

       在理事会的指导下,港中大(深圳)制定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章程》,对学校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做了规定,借鉴香港中文大学五十多年的管理经验,学校两年来在行政、人事、财务、资产、教学、科研、基建等方面共建立79项规章制度,作为依法治校的主要依据。

徐扬生表示,港中大(深圳)参照香港中文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的人事选聘标准,引进的师资100%在世界一流大学有求学和工作经历。已到岗的80余位知名教授和学者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共5位,

EEE Fellow5位,国家专家11位,“根据大学规划,至2020年大学全职教授(含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将达到近300位。

       “我们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大概900多份简历,几乎每天都在面试。”该校负责师资招聘工作的罗智泉副校长笑言。

       那么,前来港中大(深圳)应聘的海外人才最关注什么,港中大(深圳)需要靠什么来吸引海外人才?罗智泉表示,求职者大多有过海外名校的工作经验,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学术评价系统和工作环境是不是国际化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国际化的大学,如果这个学校不是国际化的工作环境,没有国际化的评价体系,再高的薪水他们也不愿意来。”

       “采用同国际一流的大学接轨的遴选、选聘标准,讲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内地的学校20年一直做不下来,实际上也是很难做到的。”这位负责人以教授评价制度为例,跟国内教授评定不同的是,港中大(深圳)实现的是同国外大学接轨的评价体系,“永久教授职称职位,一般工作六年以后,评估你能否拿到永久教授职位,学校要看国际上同年龄段,同一个领域内的,你能否排在前列,国际上最顶尖的研究团队知道不知道你的工作,我们不是学校内部的竞争,而是要放到国际上去比。也只有这样,如果能在港中大(深圳)拿到终身教职的,将来想返回美国工作的,也能申请到工作,这就是同国际接轨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的好处。”

       “当然,我们的薪酬也是同国际接轨的。”罗智泉表示,同时对于海外的华人来说,港中大(深圳)既有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和评价体系,同时又是在国内,可以照顾到家庭,文化也相同,“这也都是我们的竞争优势”。

创新创业在校生已成立七家创业公司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也是港中大(深圳)特别重视的。为此,港中大(深圳)推出“AP Class”项目,由校长徐扬生、副校长罗智泉、副校长秦泗钊以及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的院长和教授自发组成的导师团队,应运而生。由徐扬生、罗智泉、秦泗钊以及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的院长和教授自发组成的导师团队亲自为本科生小班授课(每班不超过15人),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信息科学、经济学、语言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思维,为日后滋生交叉学科的创新点做好知识储备。

       2015年秋港中大(深圳)成立了创新与创业中心,为学生开设“如何开始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并联手星河集团建立星河WORLD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新创业基地。港中大(深圳)创新创业中心主任Eliot Gattegno介绍,学校内的创业中心将主要为学生提供基础的培训、原型样机的开发、团队的组建、商业模式的研究等创业基础工作;星河WORLD基地是创业实操、进入公司化运营的平台从而形成从“0”到“1”的创业全流程体系。“即便是美国的创业摇篮Stanford(斯坦福)大学,也没有如此好的创业条件。”来自美国的Eliot教授曾这样感叹。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帮助在校生成立了七家创业公司,已申请专利若干,并有公司在苹果APP商店推出自主开发软件。

       港中大(深圳)的创新创业条件也吸引了香港知名大学的关注。“香港有很好的大学,科研成果比较多,但缺乏制造业,而深圳有很好的制造业,非常适合科技成果转化,比如说大疆科技就是港深科技成果转化的很好的例子。”协理副校长兼科技处处长李学金教授表示,港中大(深圳)希望能成为推进港深创新合作的一个平台和桥梁,他透露在香港的香港中文大学已经有五六百人过来参观深圳这边的创新创业中心和基地,估计暑假期间会有更多的人过来,“我们对校本部甚至香港大学等其他大学也都是开放的,希望会有好的项目进来。”

校企合作推出政策鼓励科研成果产业化

       就在传媒春茗活动的第二天,3月19日,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揭牌仪式暨深圳第一届大数据科学国际研讨会在港中大(深圳)举行。此次国际研讨会不但有十多位来自中国、美国、芬兰、加拿大的国际著名数据科学家参会,也吸引了华为、腾讯、中兴、大唐、金蝶等国内知名企业与会。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表示,如腾讯、华大基因这样的深圳企业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因此深圳很多企业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需求强烈。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去华为洽谈合作,华为一下子就拿出来16个意向项目。“我们的团队根本就接不过来,只能选择其中若干项目进行合作。最初我们只是一个研究团队,后来发现这方面的需求非常大,深圳市鼓励我们干脆做一个研究院,联合深圳超算中心,打造成一个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流技术平台。研究院的目标是在5至10年内建成世界一流的数据研究中心。”

       李学金介绍,目前港中大(深圳)已经组建完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工程实验室”、“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正在筹建深圳高等金融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实验室等项目;在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大数据及其应用、新能源与能效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等4个领域组建世界级专家团队。学校计划进一步在先进材料与功能器件、基因组学与应用、现代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工程、金融稳定与创新研究等领域组建若干个高水平研究团队;计划至2017年吸纳近百名国际高层次顶尖人才到岗。

       记者了解到,目前港中大(深圳)已经在和华为、达实智能等深圳企业展开合作。学校推出了相关政策鼓励科研成果产业化,比如说教授一周5个工作日中可以拿出一天的时间去搞咨询活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后七成收益归科研团队,三成归属学校等。

校园建设一期全部在建楼宇明年8月交付

       “根据规划,港中大(深圳)校园将会呈现出岭南风格。”副校长阮健骢介绍了该校的校园建设情况。该校校园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规划分为上园、中园、下园三部分,其中上园、下园为教学生活用地,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中园为景观绿地。目前已经启用的为启动区,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

目前正在推进建设的是港中大(深圳)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按7000人规划,主要包括教学实验楼、图书馆、办公用房、书院、会堂、体育馆、食堂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其中,有两幢书院会在2016年9月提前交付使用。“一期全部在建楼宇将于2017年8月交付。”阮健骢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港中大(深圳)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已完成,已实现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并成功部署国际学术网络WiFi漫游服务Eduroam,云计算中心、统一语音通信和校园一卡通系统项目陆续部署完毕;已建成10余个信息应用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Office365协作平台、在线学习平台、电子邮箱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等)。港中大(深圳)图书馆馆长张甲和资讯科技服务处经理曾祥容告诉记者,依托这些信息系统,学校可以打造智慧校园,“比如说通过一个学生去图书院的相关数据,我们对他的学业方向给出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