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大讲堂】“夺得千峰翠色来”
“夺得千峰翠色来”
郑培凯教授讲述“陆羽茶道与中国审美文化”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说道,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郑培凯教授的理解中,茶不单单只是一种简单的饮品,一叶青芽承载的是中国的人文修养与文化。
9月18日,中国文化大讲堂在学校礼文楼举行,第八讲主讲嘉宾郑培凯教授以“陆羽茶道与中国审美文化”为题,讲述了饮茶的“史前史”,并介绍了茶叶品种、煮茶方法、饮茶礼仪、茶会茶席以及茶文化传播等知识,让同学们对中国传统茶道有基本认识。
陆羽编写的《茶经》中,系统地将茶道之法归纳,使得茶道具有了形而上的精神意义。而郑教授将茶道精神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结合,悟出中国饮茶文化中独特的审美价值。从茶器的形态到茶汤与茶碗的配色,从暗含五行八卦的风烛设计到天人合一的茶道精神,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儒释道相融合的哲学理念。
在《茶经》归纳总结的众多茶道理论中,他特别强调了四点陆羽饮茶的审美观。首先,饮茶的审美感觉是具有整体性与统一性的,茶汤、茶碗、茶仪、茶室要相互和谐;其次,择水讲究“活水”、“活火”,追求生机与自然;然后是本色,从陆羽起,中国茶道的审美逐渐转向茶天然的本色与清香,不假外求;最后,则是开篇提到的“茶性俭”,追求返璞归真,升华到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境界。这四点饮茶审美,也正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一大体现。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郑教授解答了同学们对茶道与生活、国人文化认同感等问题。他认为,虽然仪式化饮茶在清后期逐步没落,但茶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当谈及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差别时,郑教授表示日本茶道传承于寺院,带有浓重的佛家色彩,追求“和、敬、清、寂”;而中国茶道则主静、中庸和超越。
此次演讲旨在加深同学们对茶道所蕴含的中式审美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理解,通过茶道文化这一侧面,对中国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文/ 锦灰社: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