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窥暑课
高中有暑期课程,大学也有。不同的是高中的暑期课程多是复习和预习,而大学则是让学生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几门新课程的学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暑期课程分为校内课程(在校内接受授课)与外校课程(在外校接受授课,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意大利博洛尼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接下来几位正在接受校内暑课的同学将与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感受。
暑期课程我选择了英语和与自然对话。英语的暑期课程更偏向授予技巧而不是内容,要求的是对技巧的运用而不是对内容的记忆。考核方式也由考试变成了对所学技巧的总结和反思。与自然对话的授课方式和教授内容与平常一样,但是课时由1周两节课增为1周四节课,考核方式仍然是课堂表现、随堂测试、RJ和TP。这两门课都非常实用和有趣。英语课上可以学到关于听、说、读、写四大方面的不同技巧,也有许多相关的练习,并且每周会有一节课的反思时间,这可以全面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在与自然对话课上,老师不仅会引导我们分析文本,还会给出相关的新闻让我们进行深层次的讨论,这增进了我们对生命、对自然的理解。作为一名文科生,通过与自然对话这门课程,我也增加了不少理科知识。--余璐
我暑课报的是与人文对话和数学,每周有十节课,四节人文,六节数学。因为只有两门课程,所以没课的 时间相对而言比平时上课多一点,有时候半天都没有课,我一般会利用这些时间看人文课本或者做数学作业。因为要在一个多月学完平时一学期的课,所以每个星期的课程内容就比较多,人文需要看的文章较多,而且会有些难懂,数学每周课程内容超级多,也有作业,所以折合下来自己的时间也不会很多。但是暑课期间作息会比平时规律一点,会早起吃早餐,也会锻炼,利用空闲时间也会做一些自己的事。--姚威丽
暑课,是个很特殊的体验。有时真的分不清是在放假还是上课,特别是整个暑期只报修一门课的同学。 说忙,说不上,毕竟科目数量少了,感觉自己可以更专注、也更专业。说闲,也并不是这样,上课的强度和课后要求的阅读量从来就不是谁能简单应付的。大学,前辈都说是你想忙才忙、你想忙就忙的时期,果然是真理。
刚开始报只是觉得免费的课和学分不修白不修,毕竟本人不是洒脱散金的壕。结果,感觉自己沦为了“暑客”——有时能到“暑假”那做做客,看点小说、电影,逛逛贴吧微博,偶尔沉沦在某个坑“自我堕落”一会儿。有时认真冷静地暂别,乖乖地看看课本,好好地听着“不合时宜”的课,感受“非暑假”的体验。而且由于时间稍微充裕利于分配,许多兴趣也成为稳定的日常,行动终于跟上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了。
总的来说,还是蛮喜欢这样的课程、这样的自己。不像完全放假一样可能一不小心就颓到难以自控,有个“课”盯着自己,也让自己做好“客”的身份,相信这样的生活选择会让未来的我为自己欣慰。
一方面,任何一门课程都给予同学们拓展自己知识面的机会。另一方面,同学们也感受到了相对于学期内课程,暑期课程的特别之处----更多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比起课程满载的学期和完全放松的假期,在暑期课程这段不紧张也不绝对轻松的时间里,同学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发展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外活动。这大概就是暑期课程的意义所在吧。--年少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