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回顾 | 创新领导企业的浮沉
▲罗智泉副校长赠予林垂宙院士“名师讲堂”纪念牌
嘉宾简介
林垂宙院士
台湾创新企业推送者
Prof. Otto Chui Chau Lin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科研副校长及校长高级顾问;
香港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中国材科学会理事长;
香港伟清创新科技公司主席;
中华南沙科技企业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亚洲太平洋化工学会联盟主席;
特邀嘉宾:
汪智沛先生 (2014年度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之一)
授牌嘉宾:
罗智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
名师讲堂主持人:
林邦源教授
经管学院推广与传讯处处长
2018年8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有幸请到了林垂宙院士为学生进行了一次“创新领导企业的浮沉”主题演讲。
林垂宙院士用通用电气和苹果市值一跌一升的例子开始了今天的讲座,这些企业的兴衰在林院士看来可以用中华文化的传统智慧来诠释。
林院士认为老子的理念对「创新」和「创新竞争力」有重要的启示。他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的话充满了哲学意味,然而‘有、无、利、用”在科技创新上,有实际的意义。在林院士看来,“有”是硬件,“无”是软件;“有”是可以倚靠的实体,“无”是价值的核心。同样是卖汽车,在基本上福特还在卖硬件,而特斯拉在软件服务上已经领先,凭借当前市值,从初创公司一跃升为上市公司。
回望过去一百年的道琼斯产业均值指数,以创新驱动的科技公司在以飞快的速度冲向榜首,而传统行业正在遭受巨大的冲击。林院士进一步用通用电气和苹果对比分析,来说明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
“#1 or #2, if not: fix, close, and sell”,这是通用公司引以为傲的管理法则。而在林院士看来,这种过分强调市场份额的企业文化抑制了科技创新的孕育。因为任何伟大的创新在萌芽阶段都不可能是广为人知,不可能成为市场的#1 或#2。从通用电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系列的重组并购中,我们不难发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为通用电气赢得了一个黄金时代,而在二十世纪的中后期,通用电气对科技创新的忽视,对金融资本的倚重,压垮了这个年迈的巨人。
林院士表示,苹果公司的腾飞,乔布斯推崇的创新精神以及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企业文化关系密切。乔布斯对产品极致的追求是孔子“止于至善”理念的应用。而「博学、审问、明辨、慎思、笃行」是达成至善的方法。乔布斯要求产品要极简化,对用户需求的洞察推动了苹果一系列伟大的革新。乔布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持续的价值而非赚取眼前的财富,这使苹果的创新获得了重大的成果。
林院士再一次回到中华文化的传统智慧中,发掘其中对企业发展适用的哲理。譬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说企业营业计划要能够回应不同投资群的需要,这是基本的要求。亦就是说企业发展中应该谋求创造用户价值而不是一味赚钱的道理。
在林院士眼中,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贯穿于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整个过程中。林院士的专著,《创新四重奏:从实验室到市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和他的近作“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hoice and Challenge”(World Scientific, 2018),就是对这个过程的专门论述。人才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应用创业的路上,有着关键性的地位。林院士鼓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子,大胆创新,成为时代的积极贡献者。
同学感想
一个企业的创新是宽泛而多样的,既可是技术层面上的创新,也可是商业模式上的(如抖音);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独善其身(实现自身的资本累积),也要兼济天下(给社会创造新的理念、新的价值,改变生活);在创业时,不仅要考虑到产品自身,还要考虑到产品所需的使用环境。
理工学院大三学生
林院士以General Electric和Apple等公司的兴衰为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如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分析了一个好的创新型企业需要具备的一些特征,我觉得很有意思。
理工学院大三学生
非常有幸参与到CIDE组织的此次名师讲堂活动中来,因为有朋友刚好在GE的并购部门工作的缘故,所以对林院士所讲授的内容很有共鸣。感叹创新驱动型企业发展兴衰的同时,不由联想到自己之前实习中所遇到的各种类型的创新企业标的,林院士的洞见也让我进一步展开了针对何为可持续性创新型企业的进一步思考,受益良多。另外,整场讲座罗校长坐在学生中间,仔细倾听林院士的每一个观点,我颇有感触并对罗校长肃然起敬!另外十分感谢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人员,谢谢你们的辛苦付出!!
马一超,金融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