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雅聚】叶锦添:“新东方主义”美学现代启示录
► 是他
作为世界知名的视觉艺术家、电影与舞台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师,叶锦添不断探索及介绍其“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诠释古代文化对未来的启示。其创作游走于当代艺术、服装、舞台、电影美术等多元领域。2001年,叶锦添以电影《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与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为首位获得以上殊荣的华人艺术家。
讲座丨“新东方主义”美学现代启示录
嘉宾丨叶锦添
时间丨11月10日 星期六 19:00 -20:30
地点丨教学楼B栋201
语言丨中文
校内师生报名入口 ↑
*讲座当天校内人员请携带校园卡签到入场.
校外人士报名入口↑
*讲座当天校外人员,请出示电子门票签到入场.
► 插曲
电影《卧虎藏龙》在拍摄玉娇龙偷青冥剑的一场戏时,章子怡要从王府亭院跳到屋子里,武术指导设计的动作是从窗户跳进去,一个镜头完成。美术指导站出来表示反对,理由是北方风沙很大,从前王府的建筑有两个窗户,只有上面的窗户可以往外打开,所以不可能这样跳进去。双方一时争执不下,摄影师和武术指导怒气冲冲地拉着一大群人走了。导演李安问美术指导:“是不是真的?”得到肯定回答后,李安静静离开。而最后留在片场的这位美术指导,就是叶锦添。
这个小插曲是叶锦添在某次访谈中口述的,相对于“金像奖”、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等光环,他在片场和一群人灰头土脸争得不相上下的画面,更让人印象深刻,更能让人理解他所主张的“只要细节足够精准就可以找回一个时代”。也让观众看到,真正的“美”是在充分尊重历史和逻辑的基础上去塑造背景和形象。
► 红楼
作为最早在全世界推行他的“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的人,叶锦添说过:“艺术是自然泰生的生命力,是无止息的自我重生与复制。” 他两度涉足《红楼梦》,充分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诠释了他在“美学”这件事上所扮演的角色。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部《红楼梦》,而他对于红楼梦的理解,自然、真实、具有极强的原作者代入感。在电视剧和歌剧这两个极端的艺术形式之间,他恣意尝试却又游刃有余。在和李少红导演合作的电视剧版《红楼梦》中,他融入了昆曲元素,服装精美,造型别致,但观众的负面评价却始料未及。面对质疑之声,叶锦添从中国电视剧及电影的构建方法剖析过,告诉观众“半虚半实,充满韵律”是他所认为的最强烈的表现方法,“目的是找寻一个中国视觉里的戏曲语言”。细细想来,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的确是多个篇章都在描写幻境,极有可能是受到当时戏曲形式的影响。
而在歌剧版《红楼梦》的舞台布景中,他设想了一个北方的庭院,但又取自于南方的风格,半真半假,如梦似幻,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切换,这让人觉得这个故事是合理的,仿佛曹雪芹的脑回路正是如此。换言之,我们自身在写作中,也会或多或少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憧憬,而这些也是基于我们的所见所闻,时代的印记不可避免。
► 启示
当众人都在讲如何还原历史时,他已在还原的基础上塑造,设身处地地还原原著和作者的精神意境而非单纯的外貌和摆设,塑造曹雪芹原本就超越时代的想象和立意,这大概是比“还原原貌”更高级的审美和更透彻的理解。在东方趣味四处迸发、散落各处之后,叶锦添将“新东方主义”美学片片拾起,追本逐源,找回当时的历史情境和品位。看似感性的审美视角,背后是深刻的“新东方主义”美学逻辑支撑。
并非将自己的主观趣味和臆想强加到作品和创作中,而是将技艺作为最基本的功底,辅之以经验,充分尊重艺术本身的规律,将自我的主观意识弱化,也许就看到了作品中最主要的矛盾、人物关系,以及由此所衍生出来的合理的“美”。当大家都众口一辞,声称要还原“历史”,又在真正的实践中莫衷一是时,唯有走出自我和陈旧,才能启示更广阔的个体和未来。
【春山雅聚】
春山雅聚是校级系列讲座活动之一,大学将邀请文化艺术等领域有影响力的文人雅士,通过沙龙、讲座等多元化形式,在校园里与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从而产生心灵碰撞。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倾听和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追求,感受到不同个体之间各具特色的人生品味。
扫描以上二维码
关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UPCO公众号
获取更多校园品牌活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