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活动 —

世界读书日:如何阅读哲学巨擘劳思光先生《新编中国哲学史》?

  • 2020.04.13
  • 活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将于世界阅读日(4月23日),邀请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刘冠岩博士,介绍中国哲学研究泰斗劳思光先生巨作《新编中国哲学史》。

世界读书日:如何阅读哲学巨擘劳思光先生《新编中国哲学史》?

──“你可以超越他,但不可以绕过他

香港中文学(深圳)图书馆。202042318:30-20:00

讲者:刘冠岩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讲师

 

每年4月23日举办的世界读书日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确立的年度活动。今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图书馆有幸邀请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刘冠岩博士,介绍中国哲学研究泰斗劳思光先生巨作《新编中国哲学史》。

 

活动平台:

 

 

 

 

 

 

 

 

 

 

 

 

活动概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将于世界阅读日(4月23日),邀请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刘冠岩博士,介绍中国哲学研究泰斗劳思光先生巨作《新编中国哲学史》。

         劳思光先生字仲琼,号韦斋,出身诗礼簪缨之族,七岁赋诗。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哲学学部主任”与“唐君毅访问教授”,亦曾任教于台湾清华大学、师范大学、政治大学、华梵大学,获选台湾中研院院士。先生以其才具与洞见,兼其自幼涵泳之旧学根柢,以及早岁专研康德知识论之严谨西方哲学思考训练,完成三卷四册《新编中国哲学史》,成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与其他大学院校哲学系之“中国哲学史”课程阅读著作。现今香港中文大学在校内未圆湖畔,树立先生铜像以志其教研贡献。

 

 

 

 

 

 

 

 

 

 

 

 

 

 

刘冠岩博士手书劳思光先生诗

 

         刘博士将探论劳先生所谓兼顾“哲学”与“史”两面向之“基源问题研究法”:解析思想之理论系统与核心概念,佐以历史研究与考据,掌握典籍中的问题出发点(名之曰“基源问题”),揭橥理论开展过程所环绕的根源命题;再厘探不同思想之基源问题间的横向影响与纵向连系,以阐明哲学史的主要发展趋势。本阅读活动主要聚焦《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卷先秦哲学,讨论劳先生如何以上述研究方法,及其所立“价值根源”与“德性我/认知我/情意我”等理论判准,评骘孔、孟、荀之异同,以及老氏之学在庄、韩思想中的不同转化。

         面对前代大师名山之作,后生学子应持“你可以超越他,但不可以绕过他”之学术态度。职是之故,刘博士特邀修习其“中国哲学史”哲学辅修课程之理工学院学生田智瑜同学与经管学院学生吴林蔓同学,分享阅读心得与课堂反馈,商榷劳先生研究方法与理论设准。

 

讲者简介:

         刘冠岩博士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于哲学辅修课程开设“中国哲学史”与“西方生物学历史与哲学”,亦曾于UC Santa Barbara比较文学系担任讲师,开设关于十九世纪欧洲思想与文学、中国佛道思想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之课程。

         刘博士之学术研究关注晚清思想与翻译中的知识论、科学哲学与政治哲学议题,尤聚焦先秦哲学、宋明理学、清代思想在清季如何与西方生物学、哲学、政治思想交会。刘博士在晚清思想与中国哲学研究领域,已有三篇学术论文通过同侪审查,收入即将由Springer与Routledge出版的论文集(预定2020年夏季付梓),亦曾于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一流大学举办之学术会议发表研究成果。此外,刘博士关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进化论科学与哲学之研究,先后发表于多伦多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北美维多利亚研究协会所举办之学术会议。

         他在UC Santa Barbara比较文学系直攻博士,主修英国维多利亚思想与文学、中国晚清思想与文学,副修生物哲学。读博阶段,其关于严复以中国古代哲学传统与思维模式改造英国达尔文主义之研究计画,曾获“台湾教育部留学奖学金”与“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博士论文奖学金”(同时获奖故放弃后项)。本科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修读英文与哲学双学位,并在历史系与中文系双辅修。其于本科求学阶段,跨越科系分际,从中西新旧不同学术取径,研读思索中国哲学与思想,时与诸学门师友切磋论学、解析疑义。

         学术之外,刘博士自幼浸淫中国古典文化,宗法魏碑与赵之谦书体,现任校内南露书法社学生社团指导老师,亦创作古典诗文,作品选入台湾《乾坤诗刊二十周年诗选》。

 

 

 

 

 

 

 

 

 

劳思光先生著作与签名

 

学生分享:

         田智瑜同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暨祥波书院大一学生。

         吴林蔓同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暨逸夫书院大四学生。

 

《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卷选读章节

         〈论中国哲学史之方法:哲学史的任务与基源问题研究法〉。10-13页。

         〈孔子之基本理论〉(义以为质、摄礼归仁)。84-92页。

         〈孟子之学说:心性论〉(性善与四端)。121-125 页。

         〈荀子之学说:性恶与师法、心与天〉。 247-253页。

         〈《道德经》思想大要: 常道反、无为无不为〉。176-182页。

         〈庄子之思想:德性我与情意我之辨〉。205-210页。

         〈韩非子之思想:二柄与虚静〉。275-277页。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一)》,北京:三联书店,2015年。

 

阅读材料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