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港中大(深圳)成功举办“新时代的翻译教学”国际研讨会

  • 2016.04.16
  • 新闻
在我校举办的“新时代的翻译教学”国际研讨会上,翻译界专家、教授共同探索如何让翻译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翻译教学,并推动整个翻译行业的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举办的“新时代的翻译教学”国际研讨会于4月15日至16日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汇集国内外翻译学者和专家研讨翻译教育与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口译和翻译科技相关的问题。研讨会的与会嘉宾均是来自国内外翻译界资深专家,包括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友义先生;清华大学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罗选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王立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前翻译系主任陈善伟教授、国际译联理事、美国杨百翰大学荣退教授Alan Melby、联合国资深口译员Valerie Bouladon女士以及 国内高校外知名专家与学者70余人,齐聚深圳一同分享国内外最新的翻译研究成果,促进翻译教学的发展。

   本次国际研讨会为期两天,主题涉及广泛。会议首先由本次研讨会筹委会主席、港中大(深圳)陈善伟教授和港中大(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王立弟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发表欢迎致词。随后会议进入专题演讲。黄友义副会长在“Translation Education and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World Governance”(翻译教育及全球治理中的中国参与)的演讲中,和大家分享了翻译教育为中国走向世界带来的契机,以及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中起到的作用。外交学院英语系的崔长青教授则从译者修养的新角度来讨论翻译教学,阐述译员修养对翻译服务质量的直接影响。来自泰国瓦莱拉大学的学者Thassanee Thasrabiab 就将用实例和大家分享针对儿语的翻译策略。她同时表示,一些“亲民”又新颖的主题也是学者们研究的对象,比如《三字经》、航海典籍以及外文歌曲的翻译,无疑成为本次研讨会的亮点。除此,对于译员们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专家们也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翻译科技开始走入日常生活,对翻译行业来说,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探索如何让翻译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翻译教学并推动整个翻译行业的发展是也是本次会议的讨论重点。来自美国杨百翰大学的Alan Melby 教授就带来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What Students Need to Learn and Believe in order to Prosperin the New Age of Machine Translation”(在机器翻译的新时代,学生为了立足社会需要学习怎样的知识,有怎样的信仰?)在紧跟科技潮流,把握时代脉搏的同时,参与研讨会的专家们也对翻译未来的发展做出了预测和展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的陈善伟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表题为“The Future of Translation Technology”(翻译科技的未来)的主题演讲,表明只有对翻译发展的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才能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行业变化,保持优势。

   人文社科学院的翻译专业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一个先培养了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再开始培养翻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与前沿产业相结合,多方面全方位地向学生传授中西方文化知识、哲学与批判性思维方式、翻译专业知识以及翻译理论基础,从而让学生构建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专业的语言翻译能力。课程借助language lab, CAT(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和其它IT技术进行学习训练,将现代科技技术运用到学习实践中。港中大(深圳)会将本次研讨会分享的最新翻译研究成果,推广的翻译科技,更好地运用到翻译课程的教学中,邀请全球翻译界世界知名教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翻译专家顾问团队,强化高端师资队伍建设,为珠三角地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优秀中英翻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