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第四讲】飞天缩地·晚清文学中的时空想像

  • 2017.04.13
  • 新闻
熟读《三体》的你们是否知道中国科幻文学源于何时?时空旅行的想象怎样深入人心?气球、飞艇、星球大战的图景如何借助文字广为流传?4月13日下午,李欧梵教授与我们一起分享了他最近的研究主题——晚清科幻小说。

李欧梵教授提到,晚清的时间范围,大致是1900-1911年,距今约100年左右。当时通俗小说盛行,而流行小说中又包括了科幻小说,因此在当时,科幻小说是非常流行的。

李教授还提到,科幻小说最重要的是科学,要有科学的幻想。所有终极的发明都是从幻想开始的,人心里的恐惧、发的梦魇,还有各种神话幻想都能进入小说,成为科幻小说背后的出发点。

为什么“晚清”这个时间段这么重要?

李欧梵教授指出,首先,在晚清这个时间段,中国两三千年的传统架构被一下子打破。表面上是外国的入侵,但新事物的进入也带动了一般人生活习惯、思考模式,甚至心态,都发生了转变。

李欧梵教授认为,晚清的另一重要点在于,由于洋人的入侵,知识分子认识到了“船坚炮利”的重要性,发动了“同治维新”,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一系列的运动中,带出了“民族国家”的概念。这样一个概念的提出,让人民知道,我们是生存在同一个文化公共空间中的,这个空间就是一个想像的社群。

而为什么到了晚清才出现科幻小说呢?李教授提到,1900年之后,虽然康有为变法失败,但还是带进了一系列的翻译资料,这里面就包括了西方的基础科学资料。同时,通俗杂志应运而生,科幻小说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李欧梵教授认为,科幻小说的基本模式有4点。

1. Travel through space. 即旅行一定要穿越空间。

2. Travel through time. 即旅行要跨越时间。

3. Travel with imaginary technologies. 先进的技术是需要想象的。

4. “Para-form”—— Utopian Fiction:Starting. 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科幻小说形式背后是要有其意义的,即要把现实世界用理想的方式表现出来。

之后,李教授特别提到了,我们要有一个时间的观念。时间是从过去到将来的。中国过去的时间观念在表面上似乎都是一样的,但背后是一个循环的系统,从早到晚的循环、一年四季的循环,甚至朝代循环,周而复始。这个循环的历史观在1899年被梁启超打破了。1899年,梁启超在太平洋火奴鲁鲁旅行,开始同时使用西历和中历记日记。时间观念的打破,引起了晚清知识分子对于整个中国和世界观念的改变。李教授还认为,晚清的空间想象表面上是通俗娱乐的,但是不知不觉,精英分子的思考和通俗文学的传播混在了一起,拓展了当时读者对于时空的想象。

最后,李欧梵教授说到,科幻想像的背后是文化史的想像。晚清的科幻小说其实很无趣,必须得把它放在历史的层次上看,才能看出一些有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