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听陈菁教授讲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口译
2017年12月15日,厦门大学口译学研究所所长陈菁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口译为主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陈菁教授从事口译教学研究近三十年,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国家级出版社发表和出版口译论文专著数十篇(部),主持多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欧盟重大课题在内的科研课题,主编和参编多套口译国家级规划教材。
陈教授以最近频繁被提起的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口译这个热门话题开篇,向同学们解释口译是一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际活动。作为一种跨文化社会交际行为,口译活动面临来自语篇、语境、文化等多方面的“噪音”。而在此过程中,译员不可能保持绝对的中立,不掺杂个人情感的译员会给人事不关己的冷漠印象。译员其实是揉和两种文化,促进双方沟通的文化协调者,这就要求译员不仅要具备双语言能力,更要接受两种文化的差异。这也回答了讲座开头的疑问,文化差异协调是译员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原因。
为此,陈菁教授提出了主要信息绝对忠实,次要信息相对忠实的口译策略,并提出分析-理解-表达的口译心理认知模型。陈菁教授认为,为了应对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从长期来看,译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中英文语言功底以及中西方文化内涵,而且在译前的准备和口译的过程中,译员也需做好充分准备,掌握口译的微观环境。
陈菁教授的演讲从文化层面阐释了口译员面临的挑战,并基于多年口译教学经验给予解决方案,让在座同学对口译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