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中国手指书画展开幕式:绚丽岭南

  • 2018.9.23
  • 新闻
2018年9月20日16:30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知新楼一层已然汇聚了不少或缓步浏览或驻足欣赏的老师同学,入门即可见层叠似屏风的展览板,汇集着历史上诸位指画大家的画作和当代中国手指书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和平先生的作品。学勤书院有幸邀请到阮健骢副校长做为开幕式的参展嘉宾,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反思传统书画的过去与未来。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无纸化办公时代中噼啪枯燥的键盘打字声,是否会让你不经意间回想起笔墨触及纸张柔软而灵动的声响?单调而呆板的印刷体方块字,又是否让你怀念起指间泼墨,尺幅千里的书画精粹?不妨与檀香和墨香为邻,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相伴,走入我们不一样的国画——中国手指书画绚丽岭南流动展。

9月20日16:30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知新楼一层已然汇聚了不少或缓步浏览或驻足欣赏的老师同学,入门即可见层叠似屏风的展览板,汇集着历史上诸位指画大家的画作和当代中国手指书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和平先生的作品。开幕式时间已至,主持人介绍了参展嘉宾--阮健骢副校长和学勤书院的老师同学们,并宣布本次长达10天的展览正式开始。随后,王和平先生亲自现场书表演指书,观众们屏息围观等待欣赏大师作品,王和平先生以拇指和食指占墨,横竖撇捺,起承转合,墨迹深浅不一,层次分明,一盏茶时间,“笃行敏学,天道酬勤”八个大字跃然纸上,不难发现,正是“学勤”的藏尾字。这既像是王先生对学勤的认可与诠释,更像是学勤书院传达给我们的寄语和祝福。

掌声和悠扬而高雅的乐曲声中,王先生继而带领参展人员参观展览墙,通过介绍指画的滥觞和历史演变,我们了解到指画的创作流程和所用笔法,并亲手触碰到指画所拥有的传统笔画不具备的立体感和肌理纹路,正如学者所说:中国画所有的理论,所有的境界,所有的技法,在手指画里都能找到。但手指画所拥有的独特性是传统笔画所不具有的。就像王和平先生不蓄指甲更不用甲尖去勾线,而是用指头的顶部勾线,用最敏感的地方去画细线“蜘蛛丝”一样,手指画放弃了笔“器”的阻碍,“十指连心”发乎于心的感觉直接渲染到纸上。有人说手指画是画上的钢琴,用手指在纸上弹奏心灵之曲,就是如此。

对于毛笔书画和指画的关联,王和平先生也介绍说,只有当笔画书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和境界时,才会发展为指画的传承,正如王和平先生六岁起学画,十七岁开始研习中国手指书画,三十岁起把中国手指画作为课题研究至今,他的技艺日臻日善,炉火纯青,自成一派,得到众多艺术评论家赞赏“其作品在字形上美轮美奂,在线条上刚劲舒展,如锥画沙,锋藏芒露,沉骨扬风”。而王先生也确实将工匠精神现身演绎,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岁月的积淀和勤学苦练,推陈出新的艺术家精神,无一不将从内而外的气质和艺术造诣推到新高度。

参展期间,阮校长和王先生的对话颇引人深思,:既然当下是汉字简化的时代,那么以繁体字为基础的传统书画是否要因时而变,满足当代学生的阅读和欣赏需要呢?就像是传统与现代如何更好对接的问题一样,这是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跨时代课题,可能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书法进校园活动和大师宣讲,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其代表——汉字的深刻含义和文化内涵,不妨溯古追源,若我们重会远古尧舜禹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像仓颉造字般解释每个字利于理解和记忆的规则呢?由此推知,在某种程度上,繁体字也许不应是当代人欣赏和品位的障碍,反而应该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手指画不同于柔软的笔毫,它积墨层叠,却阴阳有序;渍水不趟,又濡润空明;铁线不死,惊跃有魂。比起笔毫,别有一番刚柔并济的情趣。余秋雨先生在解释何为文化时曾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塔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那么,何妨听一次穿林打叶声,步入墨香和指间的殿堂,去溯回百年前的时光和前世今生?

 

同学感想

指画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依然得到继承与发展,展现传统魅力。在此次展览开幕式上,王和平先生以手代笔,通过对手指各个部位的熟练运用,将“笃志敏学,天道酬勤”八个字展现在生宣之上,给人以雄浑劲挺之感。初见指画,便在艺术大家的引导下了解其独特之美,这何尝不是一种熏陶与享受。

-----18级学勤经管刘康旭

 

面向西方,却也不忘中华之传统。手指书画,这是很多人都没有见识过的一大书画技艺。今天很有幸能在校内、在现场了解中华手指书画的历史传承、品赏手指书画大家王和平老师展出的佳作。在近距离观察王伯伯现场手指题字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手指尖力度富有技巧的变化,而他最后完成的题字“笃行敏学,天道酬勤”也富有着对我们同学深刻的启发和激励价值。总而言之,在紧张的学生生活之余,接受一次艺术的熏陶,给自己带来了愉悦和享受。

-----18级学勤经管汪逸凡

 

带着对‘’手指书画‘’的好奇参加了这次书画展的开幕式。一到现场,见王老师正十分专注地书写着‘’笃行敏学天道酬勤‘’几个大字,大拇指蘸着调试好的墨汁,运丹田之气挥洒自如、一气呵成。随后王老师与我们分享了许多关于手指书画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以及自己平时作画的细节过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为了提现国画之厚重感,有时同一块岩石需要用手指涂抹上色8-10层,由此可见王老师对完美效果的执着追求。虽然没有亲眼见过王老师作画的过程,但听其友人的评价——他像是在宣纸上弹钢琴,可见其投入与专注。谈及多年的经验和体会,王老师再三强调:一定要静心,才能意到图成。感谢王老师的倾心分享和学院老师的组织安排,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学习到这一古老而又陌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指书画。

------15级学勤经管刘灵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