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喜讯 | 人文社科学院本科生的两篇论文被2019国际语用学大会收录

  • 2018.06.30
  • 新闻
近日,第16届国际语用学大会公布会议论文接受情况,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学勤书院大三学生卢国瑾(唯一作者)和人文社科学院、逸夫书院大三学生杨心怡(第一作者)撰写的两篇论文被会议接受全文发表。

杨心怡(左)、卢国瑾(右)与 Yap Foong Ha教授讨论问题

 

        我校学生撰写的两篇论文都源自“TRA2520文本分析及阅读”课程的作业。这门课程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翻译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卢国瑾同学独立完成的论文基于她的一个课程项目,其研究针对媒体及公共话语中自我或他人的负面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优越理论。杨心怡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基于课程中关于多模态和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内容,该论文探索了开放、绿色、创新、文化、时尚、未来的主题下深圳形象的建构。两篇论文分别被“在媒体上创造和分享公共幽默”及“公共话语中的视觉形象和身份建构”小组会议接受。

        第16届国际语用学大会(IPrA)将于2019年6月9日至14日在香港理工大学召开,这是该会议第二次在亚洲举办。国际语用学大会是全球规模最大、最知名的语言学会议之一,每两到三年举行一次。 会议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研究人员,以推动语言使用研究的进展,助力跨语言和跨文化交流。

 

【论文详情】

杨心怡(左)和卢国瑾(右)合影

 

        卢国瑾的论文《笑话中的“你“ : 从优越论视角看喜剧脱口秀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YOU are in my joke!”: On the use of the second person pronoun in standup come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eriority Theory)探讨了在喜剧脱口秀中,表演者如何用第二人称代词来嘲笑自己和他人。通过对话分析和批评性话语分析,该研究确定了第二人称代词的两个特征: 一、拉远讲者和听众的距离,从而塑造一个特指的为听众嘲笑的“低级”对象;二、拉近讲者和听众的距离,并进一步让听众感到自身的“优越”而发笑。针对媒体及公共话语中自我或他人的负面呈现这一现有讨论,本研究加入了特指和通指的考量维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优越理论。

        《 “鹏城”深圳形象的视觉表征:以中国现代化大都市宣传片为例的多重模态分析》(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Shenzhen, ‘City of the Soaring Eagle’: A multimodal analysis of China’s futuristic mega-city) 由杨心怡作为第一作者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Foong Ha YAP 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邓谊博士合作完成。论文分析了2018年深圳官方城市宣传片《深圳·中国》如何通过视觉影像和大量的传播符号来塑造深圳作为现代化大都市、高新科研中心和未来主义感的绿色生态城市的形象。论文以社会符号学为框架,具体从《深圳·中国》的颜色、音乐、动态镜头、摄影技巧等方面分析该宣传片是如何构建现代化、国际化的“鹏城”的。该论文属于城市宣传片中的符号研究——通过对多模态化的宣传片进行分析,论文探索了开放、绿色、创新、文化、时尚、未来的主题下深圳形象的建构。

卢国瑾
人文社科学院、学勤书院
翻译专业
2016级本科生
高中毕业于昆明市第一中学

 

        我的论文源自大二下学期修读“TRA2520文本分析及阅读”课程时撰写的期末论文。当时,我选了一个和喜剧脱口秀有关的主题,就是希望写的过程不要太痛苦。这篇论文和我其他“极限操作”撰写的期末论文没什么区别,所以当老师提出让我试试发表的时候,可能只激动了一秒钟之后,我就感到忐忑。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决定试一试。在准备论文摘要的过程中,为了更有条理地呈现自己的想法,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很感谢Yap教授在此期间对我的鼓励和帮助。这次体验也让我明白,兴趣是很好的推动力,但想要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都不能少了勇气和毅力。

 

 

杨心怡
人文社科学院、逸夫书院
翻译专业
2016级本科生
高中毕业于贵阳市第一中学

 

        这次研究的准备时间非常紧张,从拟定题目到完成摘要只有两周左右的时间。期间,我在选题、数据搜集、数据分类等方面遇到了许多难题,多亏有Yap Foong Ha教授和邓谊博士的帮助,我才能一一克服。这次的研究题目在符号学和语用学领域非常新颖,我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在Yap教授的课程上掌握的多重模态的分析框架。Yap教授在这次研究中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正是得益于Yap教授给予我一对一的深入指导,我撰写的篇论文才能顺利被IPrA大会接受。此外,邓谊博士在研究方法上也给予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在她们的帮助下,我也加深了对该领域的理解,拓宽了视野,增强了知识储备。

 

【导师介绍】

 

        Yap Foong Ha教授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Yap Foong Ha教授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她先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上智大学(东京)、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她的研究领域包括语言转换、语言类型学(跨语言研究)、语言习得与处理、认知功能语言学和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