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活动回顾 ∣ 博学祥说第一期:中国书画艺术

  • 2018.11.9
  • 新闻
世界的艺术,各美其美;艺术的世界,实为大同。

        从五千多年前公孙轩辕拨动华夏古国的第一根琴弦开始,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便在绵亘千年的历史碰撞中,孕育出了书法、音乐、绘画、剪纸和戏剧等纷繁精巧的中国艺术门类。而古人有言“今古渔樵话里,江山水墨图中”,水墨画收无垠江山于方寸之间,融无形之思于丹青之上,是中国文脉极为深邃的一瞥。

 

        本次中国书画艺术活动,学勤书院与祥波书院联袂邀请到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代表画家郑百重教授,和同学们一起共赴丹青千里,共听山水清音。

                                                                                             郑百重教授

 

        一幅水墨画——崖壁巍峨,流水奔腾;木石诡谲,鸟兽奔忙;亭台纤秀,布衣逍遥——虚实之间却又神韵同一。中国山水画,用仰视、俯视和平视的视角,渲染出高远、深远和平远的意境。和西方写实的风景画不同,千百年来,中国山水画家一直在探寻着读自然山水,画心中山水的奥妙。

 

        就如郑百重教授所言:“中国的山水画家,不止要行万里路,也需要读万卷书。”洁净的宣纸和纯粹的水墨背后,是画家本人的人生理想,生活冀盼;也是他读出的一国百姓的家国之思,土地之恋。薄薄的画卷也因为这艺术的厚度和江山的重量而动人心魄。

 

        郑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你画什么,你想什么,你想告诉给赏画人的是什么都要考虑。”在历代名画中,展子虔的《游春图》“细劲流利,咫尺千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创意自我,沉雄高古”;萧照的《山腰楼观图》“近浓远淡,潇洒超逸”;李嵩的《赤壁图》“漩流急浪,简阔遒劲”;倪瓒的《六君子图》“正直特立,神骨韵气”。

 

        梵高曾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岁月会模糊每一张卷轴的颜色和线条,但画卷背后,画家的凝眸静思,苦心经营不会淡去,文人雅士的家国情怀历久弥新。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历史悠久的水墨画,在中国当代画家的手中,也不断突破传统的题材界限,找寻新时代的意义。在郑百重教授的画笔下,贸易繁荣,世界和谐的构想成为了《海上丝路新篇章》;九寨沟的清晨薄雾,山水奇异定格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而峨眉的绚烂多姿,柔情缱绻则被画入《峨眉揽胜》。郑教授的青绿山水画是当代水墨画的剪影,美得高远,美得包容。

 

        在讲座最后,郑教授也通过现场作画,让大家体会国画魅力。在山峦之间,一泄瀑布;鹤汀凫渚,木兽灵动,中华艺术的美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如果说,西方的艺术,如那平地高耸的教堂。罗马式的简洁线条,哥特式的怪诞穹顶,文艺复新式的新奇雕塑,巴洛克式的炫彩玻璃和洛可可式的纤巧飞檐无不展示着它的执拗与热情。

 

        那么中国的艺术,则如那掩映山林的庙宇。有崖壁之间的惊险,有山水之中的超然,有田园人烟的亲近,有曲径通幽的释然,远望近观,各得奇趣。世界的艺术,各美其美;艺术的世界,实为大同。

                                                                                          讲座合影

                                            郑百重教授与学勤书院院长顾阳教授、祥波书院院长叶立新教授合影                                       

                                                                                          讲座中场茶歇

 

 

        同学感言

        郑教授介绍山水画的演变历史的过程中,将个人情感和颜色变化联系起来,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后面作画过程中的同一支笔在不同的用力方式下的着墨方式大相径庭,这次讲座实在是一场对心灵的水墨洗礼。

        ——郑舜日(2018级理工学院、学勤书院)

 

        讲座以客观观察角度切入,谈国画三远意境;从朝代德行颜色出发,讲青绿山水由来。听者在教授的娓娓道来之中流连于国画艺术之美,现场作画环节也令人印象深刻。希望以后学校能多举办这样的讲座,扩宽我们的知识面与眼界。

        ——胡世龙(2018级理工学院、思廷书院)

       

        郑百重教授从中国人特有的山水情结切入,不仅介绍了山水画的悠久历史,更凝结了华夏民族的最深沉的对土地的眷恋,从现存最早的《游春图》,到《早春图》,我们不仅收获满满的关于书画知识的干货,更是在考试周的压力下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邱湉皓(2018级理工学院、祥波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