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影戏剧社】《失明的城市》
2016•深圳•龙岗•文化戏剧节——鲲鹏有戏大学生戏剧节将于本周末(10月29-30日)在龙岗文化中心音乐厅进行最后阶段的展演。港中大(深圳)魅影戏剧社经过评委老师的评分以及网络的投票,将与其他的高校学生队伍为大家在戏剧节展演活动上呈送精彩戏剧表演。想要观看港中大(深圳)魅影戏剧社颜值与演技俱全的同学们表演,可以微信订票哦!(本活动面向市民,欢迎到场观看并支持魅影戏剧社!)
订票方式:
关注微信公众号:“荔枝青年剧团”
留言“鲲鹏有戏+演出日期+订票张数+联系人+联系电话”,收到回复信息既为订票成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魅影戏剧社
烛光静静舔舐着流淌的时光
一个华丽的背影
用动听的歌喉唱叹着自己孤独的爱情
那是魅影……
这一次,魅影将带你走进失明的世界
校园地图
启动区平面图
校园周边地图
来校交通指引
公共交通路线指引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乘坐机场大巴330B至“大运地铁站”,再转乘公交B852至“信息学院”站下车,往东走30米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需时约1.5小时。
—深圳火车站/罗湖汽车客运站
乘坐地铁1号线(罗宝线)至“老街”站换乘地铁3号线(龙岗线)至“大运”站,再转乘公交B852至“信息学院”站下车,往东走30米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需时约1个小时20分钟。
—深圳北站
乘坐公交车E7路至“信息学院”站下车,马路对面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需时约1个小时。
—深圳东站
1. 地铁:乘坐地铁3号线(龙岗线)至“大运”站下车,再转乘公交B852路至“信息学院”站下车,往东走30米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门,需时约40分钟;
2. 公交:乘坐公交车839路至“信息学院”站下车,马路对面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需时约40分钟。
—深圳西站
乘坐地铁1号线(罗宝线)至“老街”站换乘地铁3号线(龙岗线)至“大运”站下车,再转乘公交车B852至“信息学院”站,往东走30米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需时约2个小时。
研究生招生
Dean's Message
本科生专业
港中大(深圳)实施大类招生,按照试验班大类进行录取。学生入学后,首年修读所在学院的基础及通识课程,第二学年选定主修专业,原则上学院内专业选择不受限制。2016年招收的试验班大类为经济管理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和人文科学试验班,其中经济管理试验班属于经管学院,工科试验班及理科试验班同属理工学院,人文科学试验班属于人文社科学院,提供以下十一门主修专业:
【中国文化大讲堂】王汎森院士:天才为何总是成群地来
近期,港中大(深圳)中国文化大讲堂有幸邀请到历史学家王汎森院士给我校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天才为何总是成群地来”的精彩演讲。讲座举办当天恰逢台风“海马”过境,但是整个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慕名而来的老师和同学们深深地为谦逊儒雅,谈吐不凡的王院士所折服。王院士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分析了有天才级学术表现和成就的人的一些共性,提出他们的出现与塑造学术氛围之间的联系,并引出这样一个结论:天才成群出现的时候通常是一种犀利显著的文化模式或价值被实现的时候。他强调了在学术社群中交流和激荡的重要性,并提出,学识不应只是由上而下地被纵向灌输,更要在学术社群中横向流动;一个学者在学术社群中与他人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能让他在起疑情的瓶颈时刻受到启发而顿悟。此外,王院士指出在新旧典范交替即新典范的方向显现轮廓而旧典范的泥土出现松动的时候,天才更有可能成群地来。
讲堂后,王院士与港中大(深圳)老师同学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这场精彩的文化大讲堂无疑让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同时也为CUHK(SZ)学术环境的塑造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中国文化大讲堂】天才为何总是成群地来
主题:天才为何总是成群地来
主讲嘉宾:王汎森 院士
日期:2016年10月21日(星期五)
时间:16:15- 17:30
地点:道远楼一楼理事会会议室
语言:中文
嘉宾简介:
王汎森院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思想文化史。王院士的著作丰富,包括《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等多本专着,以及近百篇论文。
讲座简介:
英国近代几位人文学大师,并不都是「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而是有参加不完的社交或宴会,为什么还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他们做学问是一齐做的,一群人把一个人的学问工夫「顶」上去;在无尽的谈论中,一个人从一群人中开发思路与知识,其功效往往是「四两拨千斤式的」。
精神健康推广系列活动
刚过去的10月10日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精神/心理危机急救(更详细信息,请查看http://www.who.int/mental_health/world-mental-health-day/2016/en/ )。值此之际,学生事务处拟开展精神健康推广系列活动,希望各位同事、同学齐来关注心身健康,留心自身和他人的情绪困扰,相互关怀、支持,提高校园生活学习的幸福感和意义感。
【课程】精神健康急救(面向部分一线学生工作教职员和朋辈辅导关怀计划成员)
要点:辨识各类精神问题和精神危机征兆,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协助当事人寻求专业服务。
时间:10月15、29日
地点:知新楼106
讲者:李惠敏,香港心理卫生会 高级导师
语言:中文
【讲座】性健康知多少(面向教职员和学生)
要点:性传播疾病及如何预防,安全性行为,艾滋病等。
时间:10月20日(周四),16:30-17:30
【通识沙龙】不道德的生活能快乐吗?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老师Dr. Christopher Kluz和Dr. Lucas Scripter作为本期通识沙龙主讲人,将为师生带来精彩演讲“不道德的生活能快乐吗?”
主讲: |
Dr. Christopher Kluz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 |
|
Dr. Lucas Scripter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 |
主持: |
Dr. Tom Carroll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 |
地点: |
诚道楼 102教室 |
|
日期: |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
|
从八卦中寻找现代性:民国时期的古代作家传记写作
主讲嘉宾:
叶倬玮,香港科技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副主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批评、香港文学,着有《情意流转——中国文学》、《翁方纲诗学研究》等。
日期:2016年10月20日(周四)
时间:下午3:30-5:00
地点:知新楼110阶梯教室
语言:中文
讲座摘要:
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学界兴起了考据古代人物生平事迹的风气,除了针对古代政治人物外,亦兼及文艺界作者;这些文章除了刊载在专业学术期刊外,亦广泛在报刊杂志发表。这即说明了,这类文本的参与者(作者、读者、传递者)并不在少数。本讲将考察这种书写状况,就几种有代表性的文本作深入评述(如杨鸿烈〈袁枚评传〉、章衣萍〈清代诗人黄仲则评传〉、苏雪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等),以此探讨其与当时文学思潮的关连,并指出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在这种有意识的研究风潮下发生何种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