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跟随大师丘成桐漫步数学史

  • 2017.03.15
  • 新闻
 3月13日,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教授作为“大师讲堂”主讲嘉宾,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子带来精彩一课。

        “研究数学不应只研究数学本身,也要顾及数学的边缘,要问数学发生在什么情况下,要如何扩散出去。” 3月13日,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教授作为“大师讲堂”主讲嘉宾,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子带来精彩一课。丘教授学识渊博,在讲座中旁征博引,不仅讲述了中国数学历史,穿插了希腊数学发展史,还妙用古代先贤的言论,将一场关于数学的主题演讲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氛围。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史?

        没有探讨深奥的数学公式,没有演示复杂的推理。丘成桐教授为港中大(深圳)学子带来的第一课,为什么偏偏是乍听上去“枯燥无味”的数学史?

        其实,数学史并非简单的史实罗列,通透地了解数学史,目的是了解知识流传的价值,从而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更为真诚和严谨。丘成桐教授通过深入研究数学史,把学习数学史的目的归纳为三个:求因、明辨、评论。

        数学思想的发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需要穷源溯流,阐明发生此种思想产生的原因,这是求因;数学思想变化虽然繁复,但有一定轨迹,所以需要找寻其发展的轨迹,这是明辨;我们要将各种数学思想加以客观的评价,认识到它们对当时及后代产生的影响和价值,这样全面的自我认知可以帮助学者发展自己的想法,这是评论。

        数学不是单一数、理、据,在数学每一个重要的环节上都搞清楚后,就需要考虑它们交叉的意义和内容,“就如一个交响乐团由不同的乐器和音乐家组合而成,由一个掌控全盘的音乐家来指挥。文学创作里的《红楼梦》也是如此:从很多不同的环节组合而成,这些环节有诗,有词,有祭文,各有重要的特色,而又环环相扣”,丘教授借用音乐和文学,来比喻把控数学史全局之于做学问的意义,“数学家证明了不同而又重要的定理。这些定理可能都有它们的重要性,但真正成为一个数学主流的学问,必须将这些定理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完整哲学思维做背景的理论,影响才会深入,这种学问才会有价值,能够流传后世。”

        不仅关注学问本身,还关注学问流传的价值,这就是广泛阅读数学史、思考数学发展所带来的意义。

港中大(深圳)师生积极提问,与丘教授交流学术探索的心得

        

        寄语年轻学子:以谦虚真诚的态度来追随数学先贤

        刘徽、祖冲之、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当说出这些赫赫有名的数学家的名字之时,丘成桐教授始终保持谦卑。“大丈夫,当如是”,在提及阿基米德的数学故事时,丘教授如是说,“我记得小时候听我的中学老师黄逸樵说过一个故事时,阿基米德研究流体静力学,他在洗澡发现这个理论的第一定律时,他高兴的跑到街上大叫‘Eureka, Eureka(我找到了)’。当时他忘记了穿衣服。这种为科学发现而无比兴奋的心情恐怕在今日的科学界很难找到了。”

        在数学界享有如此盛名的丘教授,却一直念念不忘中学老师提及的小故事,他希望年轻学子也能有这种对科学的执着和探究精神。

        今日中国科教兴国,科技创新,必以数学为基础。数学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可谓无远而弗届,上至天文,物理,生物,下至网络,社会人文都和数学有关。但科技上流,不是解决几个问题就可以完成,要有前瞻性的胸襟和理想,才能引领风骚,领导世界。丘教授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子深思如何做到“求因,明辨和评论”,唯如此,才能了解到学问的大流,才能知道如何去赏析数学的真实意义。数学从自然界,从各种学问中吸收真和美的精髓,若没有深厚的文化和感情,很难做到这一点。当我们读历代大数学家的生平和研究方法时,我们会知道数学思想的始源,因此在接触到美丽的自然现象时,会有自然的反应,从而开创新的思维。
        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今日的社会,除了好色之外,还当加上好名和好利。然而孔子也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丘教授借孔子的一句“后生可畏”,表达对年轻学子的期待:我相信中国的青年是有为的,我们应该为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历史上的伟人都可以作为他们的典范。

        借用《中庸》中“唯天下至诚, 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古言,丘成桐教授更是道出做学问不二法门——真诚。“愿我们能以谦虚真诚的态度来追随数学先贤们开创的道路。”对数学的发展,有历史的回顾与深思,有对当下的专注探索,亦有对未来的展望与对年轻学子的指引,这就是丘成桐教授心中一部完整的数学史。

徐扬生校长(右)向丘成桐教授赠送书法

        

        丘成桐教授简介

        国际知名数学家,亦是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1993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成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教授为哈佛大学William Casper Graustein讲座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

        在悠悠四十载钻研数学的事业生涯中,丘成桐教授获得诸多荣誉,除了1982年的菲尔兹奖,还包括维布伦几何奖(1981)、麦克阿瑟基金奖(1985)、克拉福德奖(1994)和美国国家科学奖(1997)等。2010年,丘成桐教授荣获沃尔夫数学奖,以表扬他毕生对几何分析的贡献以及在几何和物理等领域的深远影响。